Sam Altman的野心
不止于foundation,不止于infra,不止于软件
这几个月来很多次和身边的朋友提到过,凡是在open AI延长线上的,生产力工具相关的产品一概不要碰,Sam的野心远不止于做一个foundation model,远不止基础设施,甚至远不止软件。Open AI的使命是实现AGI,这个几年前还被大众嘲笑的使命,Open AI的dev大会已经证明,他不是说说而已。
在YC的时候和Sam有过几次交流,生产力工具方向的产品以 Sam的野心和行动力大概率都会被 cover,在这个延长线上做产品大概率是不行的,Sam的野心不亚于盖茨,乔布斯,马斯克,他不是AndyRubin,不要把 chatGPT 当作是 Android.他也有这个能力,精力,意志力。 工具类的产品一个用户只创造一个DAU,但是to C内容和娱乐方向的产品一个用户会创造N个DAU,你会刷 TikTok,快手看B战,玩原神,晚上还会去看 WarnerBro的电影,可以跑得下不止一艘万吨巨轮。 工具类的产品希望用户尽可能少的和产品发生交互,ChatGPT会尽可能一次把结果给到你,最好也不要regenerate。但内容和娱乐向的产品会希望用户持续与产品发生交互,也因此可以每天持续创造大量新的 data,that's why to C entertain 方向的产品会是最大的超级应用。
GPT刚刚开始面向开发者开放的时候,很多人会把GPT看作是一个开发者平台,但去年底当ChatGPT推出来的时候,这个假设基本就已经崩塌了。YC去年底投资的一批公司,在今年初ChatGPT爆火后大多转型。
但这几个月来还吃持续看到有很多创业者在盯着OpenAI没做好的事情找需求,找机会。Many people talk about opportunities, but few focus on the underlying demands。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要有1-2个端到端的player去推动行业生态的快速形成,这属于正面战场的正面战争。pc时代是苹果,软件时代是微软,移动时代是苹果。尤其是当这个player的leader又是个愿景很大,resilience很强,如果再加上品味不错的话,其实是很大的幸运。看到很多人在哀嚎OpenAI杀死了很多公司,如果时间回到20年前你要做微软之外的操作系统,office,浏览器,10年前你要做iOS和安卓手机厂商之外的app store,也是一样的。过渡战场都是在巨头的延长线上,最容易看到,最容易达成共识,也最容易被覆盖。过渡战场过去十年最大的case之一就是iOS和安卓手机厂商之外的应用市场,豌豆荚 ,91无线,seems reasonable,即便软银,百度都重金入场,but it turns out to be meaningless。ChatGPT发布以来,看到很多创业者做productivity方面的agent platform,是一样的misjudgement。
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最重要的一号战略
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是创业者最重要的一号战略。这和打仗真的很像,敌军围困万千重,判断去哪个地方建立根据地,并且能摸到一条真正可以通往新战场的小路,是最惊险也是最重要的立身存亡之战。这其中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最最经典的案例是字节跳动。字节事实终局来看打的是百度,腾讯,阿里所有人的战场,从信息分发,到流量,再到电商。但从公司创立开始,直到2017年Qi博士加盟百度,百度才把注意力放在了信息流和AI,在那之前先是2011年断言未来十年是框计算,然后2012年开始O2O从打车到外卖到移动支付吸引了所有的巨头和资本火力。腾讯也是在抖音彻底崛起之后,才真正take字节seriously,2020年在微信生态发布视频号。当字节终于在移动端成为了新的王者之后,2020年底抖音电商上线,开始正面进入阿里的战场。有人说是马后炮和幸存者偏差,但2012年字节的官网上就写着自己是一家推荐引擎公司,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是把它看作是个新闻客户端。有趣的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在2015年之后意识到错过字节的时候,开始重金扶持对手,其中代表是一点资讯。区别是,字节有钱了之后开始狂挖百度做推荐的工程师,一点资讯则重金聘请各种传统媒体巨头的老新闻人。只要字节运气别太差,从一开始胜败其实已经确定了。
AI大时代,创业公司应该做什么?
移动互联网开始的时候,雷军这样的企业家是可以去做手机的,foundation和infra相关的,创业公司一定是去看如果有10亿人20亿人都在用手机的时候在这个上面会长出什么,那个是真正的新战场。之前听一位快手的早期投资人分享说10年前他判断手机的快速普及会导致视频内容的创作和消费方式的巨变,看了二十多家公司,只有宿华认为这件事的核心是推荐算法,因为这是一个可以有10亿月活的东西。同一时间张一鸣创建字节,也在官网上写下了字节是一家推荐算法公司。宿华一次做分享也提过这件事,他说唯一的区别是他认为是10亿月活,而一鸣看到的是10亿日活。今天的OpenAI也是一样,foundation,infra,开发者生态,软硬件生态这些都是巨头的战场。创业公司一定是去判断当有10亿人20亿人开始使用AI的时候,这上面会长出来什么,这是创业公司应该去做的新战场。过去十年我最服气的企业家是张一鸣,他对战略看到是非常本质,而且十年如一日只做了这一件事,就是推荐算法做信息分发。他曾经对创业公司的战场选择有过一个很经典的说法:但移动互联开始的时候还不懂,现在踩在移动互联网到AI的窗口期感触尤深。旧战场辉煌最多,共识最多,也是创新者的窘境集中发生的地方。过渡战场是最有迷惑性的,是在旧战场的延长线上做事情,最可预测,最容易吸引共识,因此也往往是资源和火力最集中的地方,但也最不可持续。未来战场最不容易建立共识,最容易被忽视,因此也往往是洞察力、执行力,resilience强大的新进者最容易建立壁垒的地方,是创业公司真正该去寻找和all in的地方。